历史真实丐帮揭秘:帮主的奢华生活

2018-04-09 17:47:36  阅读:9407 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刘晓庆
导读:金庸小说、影视剧我们都有了解,丐帮乃是江湖第一大帮,帮里成员遍布五湖四海。当今社会,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路边乞讨的人,或许会觉得小说中出现的丐帮是真的存在于现实中。当然丐帮帮主也不是谁都可以做的,我们来看下丐帮帮主的奢华生活。

  乔峰等了一会,见无人作声,说道:“乔某身世来历,惭愧得紧,我自己未能确知。但既有这许多前辈指证,乔某须当尽力查明真相。这丐帮帮主的职份,自当退位让贤。”说着伸手到右裤脚外侧的一只长袋之中,抽了一条晶莹碧绿的竹杖出来,正是丐帮帮主的信物打狗棒,双手持了,高高举起,说道:“此棒承汪帮主相授,乔某执掌丐帮,虽无建树,差幸亦无大过。今日退位,哪一位英贤愿意肩负此职,请来领受此棒。”

  ——《天龙八部》 第十六章 昔时因

  八旗子弟也乞讨

  乞丐们身处社会最底层,为了在长期行乞中维持生计,他们走到一起,结成了自己的组织——丐帮。丐帮最早出现在城市经济繁荣的两宋时期,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中记录说:“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,稍有懈怠,众所不容”。经过元、明发展,到清朝、民初达到鼎盛。

  三百六十行,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爷,丐帮也不例外。被丐帮弟子尊为祖师爷的有范丹、朱元璋、武松、秦琼、伍子胥等,其中范丹是最具“神威”的一个,因为孔老夫子的命就是他救的。

  传说孔子周游列国途中,在陈、蔡一带断粮,得知当地丐首范丹有余粮,孔子即命颜回去借粮,才救了一时之急。孔子许诺,欠范丹的粮,就由孔门弟子继续偿还:“凡门头上有字的,墙上有画的,家有藏书的,尽是孔门弟子,讨之无错。”孔子反问范丹:“你的门徒是何等样人?”范说:“凡衣衫褴褛,蓬头垢面者,皆范氏门下。”范丹忧虑地说:“书香门第多有看门狗,要怎么对付?”孔子正色道:“狗咬拿棍敲。”所以乞丐们都是手持棍棒打狗,称之“要饭棍”,乞丐落得一个“杆上的”的名号。

  关于这打狗棒的由来,还有另外一种说法。京师丐首使用的杆子相传是从朱元璋一代代传下来的。当年朱元璋落魄江湖,沿街乞讨,曾被两个乞丐接济食物。朱元璋平定四海,不忘二丐昔日恩情,就下令寻找他们,召入皇宫封赏。二丐谢绝为官,朱元璋就赐他们各持一根一尺长的木棒,棒上缠布,垂有穗,一色黄,一色蓝,赐名曰:“杆”。后来这杆子就成了丐首权威的信物。

  杆子通常要漆成红色,外面再套上红色的丝绸袋,高高悬挂在帮主家中或帮众据点最显眼的地方。新帮主继任都要冲着祖师爷画像和这根棍子行磕头大礼;有新的乞丐入伙,也要先对棍子磕头。因为杆子不便携带,有时丐首就以一根极粗极长的旱烟管代行其权威。

  或许因为传说中的杆子有黄、蓝两种,后来北京丐帮的两大派也就各自以此得名了。“黄杆子”是“屌丝”中的“高富帅”,成员大都是落魄的八旗子弟。作为帮主的“丐首”,无不是王公贝勒级别的人物。这些人平时不会上街讨饭,只在春节、端午和中秋出来向商铺乞讨。

  贵族就是乞讨,也有一套庄重的规矩。他们常是两人同行,一人唱曲,一个敲鼓板。这时候有经验的掌柜就要跑出店来,先把手略微举过头顶,再将钱币放到鼓板上。店家必须在乞讨者唱完第五句前,完成前述程序,且施舍不能少于五枚大钱。

  按规矩给了钱,则一切罢了,如果不然,那么掌柜的麻烦就来了。第二天来四个人,第三天来八个人,人数每天翻倍,在店铺门口从早上呆到晚上,不言不语,只围观不说话,但店主的生意当然是没法做了。这时店主人出来求饶,那就不是几枚大钱就能打发的了,不给这些落魄贵族们个几千上万,就别想正常做买卖了。那些普通乞丐组成的“蓝杆子”就不能如此公开地横行霸道了。

  谁能当丐帮帮主

  因为中国地域广大,如小说中那样建立统一的丐帮组织显然是不可能的,所以真实的乞丐组织都是有地域性的。如湖北的“罗筐会”、江西的“边钱会”、 贵州的“孝义会”、 湖南的“红黑会”等等,名号各不相同。

  山东、河南等地的“穷家行”,乞丐自称“万年穷”,又自称“理情行”,意思是讲究事理人情的帮派。穷家行内的正宗是 “死捻子”,就是普通的叫花子,又细分为韩门、齐门、郭门三个支系。死捻子内又分为“花搭子”、“武搭子”和“叫街”三类。所谓“花搭子”是通过卖艺乞讨,如唱数来宝、砸牛胯骨、打竹板等。“武搭子”是苦讨,“叫街”的是残疾的乞丐。

  乞丐中的“活捻子”就是小偷,死捻子看不起他们,互相不来往。他们同衙门里的官差勾结,分享赃物。要是“活捻子”不小心偷了当地大族的东西,官差就会出动让他们把东西还回去,以作立功之举。

  丐帮的门户数不胜数,帮主的成分也是各不相同。金庸小说中说,“奉立帮主是丐帮中的第一等大事,丐帮的兴衰成败,倒有一大半决定于帮主是否有德有能。”小说中的丐帮帮主要能行侠仗义,现实中则要能在江湖与庙堂间游走。

  从清末民初史料看,大约有以下几种。首先,一些帮主是被乞丐们推选出来的,这类丐首大多是身强力壮、财力过人的一方豪强,或者欺行霸市的流氓恶棍,他们以财力和声威震慑了众丐,从而为众丐所服膺,被推为丐首。美国传教士何天爵曾语带讥讽地说:“就我所知,在大清帝国的皇城里,只有乞丐才有行使投票的特权。”

  其次是由落魄的世家子弟充当帮主。一些贵公子坐吃山空,最后把家业挥霍一空,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仗着自己有吃喝玩乐的本事,又与地方上的豪强有些关系,很容易就成为乞丐中的“精英”,成为群丐之首。

  丐首要服众,就必须有一些特殊的经历或才能。民国时成都北门城隍庙附近有一个绰号叫做“饭甑子”的乞丐,他能三天不吃饭而面不改色;要是吃起饭来,一顿又可以吃下两三人的饭量。他曾与人打赌,一口气吞下20只生鸡蛋。这种本事在乞丐们看来,堪称惊世骇俗,也就甘心对他马首是瞻了。

  乞丐的领袖,说起来还只是要饭的,但他们的实际地位,却是普通百姓难以企及的。丐首们过的是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的生活,不仅家有妻妾,且出有车马。广州地方丐帮“关帝厅”的丐首陈起凤住在华林寺的一间豪华卧房中,他的几房妻妾,分住附近的民房里面。他是乞丐,但身穿丝绸,佩戴金表,腰缠古玉。冬天时,陈起凤常率其门人与当地士绅大吃香肉(狗肉),不醉不归。

  因为成员众多,分布广泛,丐帮在任何地方都有不小的势力。大户人家办喜事,都要把丐首请到家里,安排到上座。丐首到了后,会先将象征权威的杆子或龙鞭挂在大门口,乞丐们来了一看就知道帮主在里面,所以也不闹事,东家给多少就拿多少。

  要是谁家办喜事不请当地丐首,那么乞丐们就会一轮轮到家门口去骚扰,什么话难听说什么,就是给钱也不要。这时东家只好灰头土脸地央求人找丐首说和,不情愿地拿出一大笔钱消灾。这在丐帮内叫作“吃大头”或“吃肥羊”。

  一些丐帮能在地方上称雄,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身份是被官方承认的。前面说到的关帝厅会向办红白喜事的人家收取四五元或一元数角的“丐捐”,陈起凤会将钱分为五份,自己和当地警察各拿一份,剩下的三份分给普通乞丐,以及作为关帝厅的“公款”。

  丐帮收取丐捐是官方默许的。店主为免去乞丐的骚扰,会交一笔钱给丐首,让他治下的乞丐不来闹事。丐首这时拿出一张红纸,写上“会内兄弟不得来此骚扰”。店家交了“保护费”,有了“护身符”,就能太太平平做买卖了。

  全国各地收丐捐的时间不同,长江中下游是每年二月和八月收。晚清时是要商家一次三千文,住家一次两千文。收“税”时,丐首背着一个钱袋,带着几个小弟,威风八面地挨家拿钱。纳了丐捐的商家会得到一张“丐条”,其上有昭示合法性的“奉宪”二字。

  那些一时吝啬,不肯出丐捐的人家,不久就要遭殃。过路流民一路上都瞪大眼睛,看谁家没有“丐条”这个保护伞,一旦瞅准一家,或将铁镖摔在柜台上,声称是过路的镖客,特来借钱。更有甚者,是把刀枪剑戟摆在店家门口,然后逐一摆弄,让生意没法做下去。到了最后,店家就要付出比丐捐多得多的花费,打发这些不速之客。

  猎奇军事点评:乞丐自古至今都有存在,他们中出过真英雄洪七公、萧峰,也有伪君子陈友谅、庄聚贤等。而丐帮帮主不是谁都可以做的,首先要服众,就要看帮主有哪些真材实料。我们总以为乞丐可怜,看了以上内容,就不会觉得丐帮人员无依无靠,没吃没穿了,恰恰相反,有权有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