芯片抢跑IBM可解商业困局

2021-05-15 14:38:27  阅读:92067 来源:贝果财经

  芯片抢跑 IBM可解商业困局?

  本报记者/曲忠芳/李正豪/北京报道

  芯片领域究竟有多“火”?就连已退出半导体市场多年的老牌美国IT企业IBM(国际商业机器公司,NYSE:IBM)也公布了最新的芯片研究成果。

  5月6日,IBM宣布,由位于美国纽约的IBM奥尔巴尼研究院研发出了新型的2纳米制程工艺芯片,与当前主流的7纳米芯片相比,预计性能提升45%、能耗减少75%。

  IBM官方表示,这是“芯片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”。消息发布后,IBM近几日的股价出现小幅拉升后又回落,截止到美东时间5月12日收盘,IBM股价为141.30美元/股,总市值为1262.55亿美元。

  需要指出的是,芯片工艺技术并非拿来即用,距离产品落地普及、规模量产都还有较长一段时间,而且要解决良品率等关键问题。

  国内多名IT芯片行业从业以及观察人士在接受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采访时指出,此番发布的2纳米芯片更多的是IBM的一款“实验室产物”,尽管技术上“抢跑”,但在推动商业化过程中还存在非常大的变数,从市场层面,作为“局外人”的IBM要想借此在芯片领域谋求一席之地恐怕难言乐观。

  可能对于IBM来说,此次2纳米芯片成果的发布对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,该公司目前正面临着更为现实和紧迫的业绩困境,如今距IBM提出向人工智能、云计算转型已近10年时间,公司业绩却是每况愈下。IBM财报显示,2011年至2020年近十年间,除了2018年微增0.57%,公司营收持续处于同比下滑的状态。

  “局外人”的技术抢跑

  根据IBM介绍,一个指甲盖大小(约150平方毫米)的2纳米芯片能够容纳多达500亿个晶体管,也就是每平方毫米可容纳3.33亿个晶体管。对照目前最先进的台积电5纳米制程芯片每平方毫米最多容纳1.713亿个晶体管,三星5纳米工艺每平方毫米最多容纳1.27亿个晶体管。这些数字和对比意味着什么呢?制程缩短代表着芯片制造工艺的升级,能够大幅提高芯片性能,减少能耗。

  针对2纳米芯片的应用前景,IBM官方给出了智能手机、笔记本电脑、IDC数据中心、自动驾驶这四个场景下的通俗解释:手机电池续航时间增加到现阶段的4倍,即用户只需要每4天为设备充一次电;笔记本电脑在网络访问、语言翻译、应用程序启动等方面速度明显提升;作为“能耗大户”的数据中心可以大幅减少碳排放量;而在自动驾驶领域,2纳米芯片能够助力算法提升,加快物体检测速度,缩短反应处理时间。如能实现商业量产,对消费者的价值百科和好处显而易见。

  在业界看来,IBM全球抢发2纳米芯片并不令人意外。事实上,在2015年7月、2017年6月,IBM同样也分别向世界宣布了7纳米、5纳米制程的芯片技术。然而颇为“尴尬”的是,对于火热的芯片市场而言,IBM的角色似乎是一个“局外人”。早在2014年,IBM向芯片代工企业Global Foundries支付15亿美元,让后者收购了其一直亏损的芯片制造业务,从此退出了“芯片竞赛”。即使IBM保留了半导体相关的研究机构,但在近六年的财务报告中几乎完全没有提及相关的信息。

 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认为,尽管2纳米制程技术还没有普及,但IBM已经指出该技术可带动大规模计算应用,IT面临颠覆性的变化,作为“百年老店”IBM在技术创新上领先一步。

 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款款而来以及人工智能大规模普及应用,对提高芯片性能和能效的需求正在持续上升。IBM新的2纳米芯片技术在半导体设计和工艺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,有助于提高半导体行业的技术水平,满足这一日益增长的需求。

  不过,与张孝荣持不同观点,第三方研究平台芯谋咨询(ICWise)研究总监王笑龙则向记者指出,“自从2014年之后,IBM几乎已经退出半导体领域了,尽管还在做着相关研究,但是产业参与度很低了,也就是说它可能具备研发、实验的条件,但已经不具备量产条件了。”

  据悉,作为曾经的芯片制造商之一,IBM仍保有纽约州奥尔巴尼的芯片制造研发中心,此次公布的2纳米芯片正是在这里设计和制造的。

  同时,IBM也与三星和英特尔签订联合技术开发协议,两家公司可以使用IBM的芯片制造技术。如今早已把量产芯片工作委托给三星电子等。

  在王笑龙看来,即使从技术层面,如果把IBM的2纳米看成一个前瞻性技术成果,实际意义也非常有限,因为它并不是采用了多么独特的技术、材料等,制程工艺提升是摩尔定律作用下的结果,几乎所有的玩家都看得到,包括台积电、三星等芯片制造厂商接下来的发展路径同样是3纳米、2纳米。

  据了解,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,芯片制程工艺从最先的0.5微米、0.35微米、0.25微米、0.18微米、0.15微米、0.13微米、90纳米、65纳米、45纳米、32纳米、28纳米、22纳米、14纳米,一直发展到现在的10纳米、7纳米、5纳米、3纳米。

  CHIP奇谱科技总编罗国昭持类似看法,他指出,IBM如今在芯片领域几乎只是一个“看客”,整个产品业务线、技术专利都卖掉了,IBM之所以隔几年发布芯片技术的研发成果,可能更多的是受到国际环境、国家政策等非商业因素的影响。

  商业困局与转型之路

  从芯片制造产业来看,目前,台积电、三星是全球仅有的两家掌握5纳米工艺芯片量产技术的企业,同时两大巨头还几乎同时开启了对3纳米工艺芯片的布局与竞争,根据两家的时间表,预计明年下半年攻克3纳米芯片。

  不可否认的是,全球的半导体产业和市场格局正在经历重组变化——“芯片荒”蔓延全球、英特尔开放芯片代工、英伟达拟收购ARM、异构计算架构与专用芯片发展……在新一轮的芯片竞赛中,IBM能否谋得一席之地还存在非常大的变数。

  一位曾在IBM工作多年的人士指出,IBM在技术创新与商业化之间的“失衡”似乎成为一种“惯性”,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IBM“沃森”超级计算机,2011年一战成名被列为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,后来IBM成立沃森健康,向AI医疗领域发力,结果“烧掉”数百亿美元后始终未能打开商业化的道路。今年2月,IBM探索出售“沃森健康”业务。“由此可见,技术领先与商业成功之间还相差十万八千里。”

  目前,IBM还没有提供关于2纳米测试芯片的细节。虽然2纳米制程工艺的芯片在性能和能耗方面都较当前7纳米和5纳米更强,但很大程度上只是概念验证,离商业量产还有很长一段时间。在2015 年7月,同样是IBM率先宣布制成了7纳米芯片,而直到2019年下半年,消费者才能买到带有7纳米芯片的手机等产品。可以预见,技术更复杂的2纳米芯片离真正商业化上市需要的时间只多不少。

  记者查阅IBM近十年来的财务报告注意到,自2011年至2020年,该公司营收持续处于同比下滑的状态,除了2018年微增0.57%。其中,最近的2020年,IBM营收为736.20亿美元,同比下降4.57%;净利润为55.90亿美元,相比2019年降幅为40.73%。

  从营收结构来看,IBM的前三大营收贡献业务部门分别是全球技术服务部门、云与认知软件部门、全球商业服务部门,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35%、32%、22%,而从这三大业务部门的营收同比增长指标来看,只有云与认知软件部门实现了2.10%的增长,其他两个部门的营收则呈现5%左右的同比下降。

  自去年10月以来,IBM开始向混合云、人工智能领域转型,并将托管基础架构管理服务业务剥离拆分出来,独立成为一家公司,预计在今年底完成。

  除此之外,根据IBM公告披露,在整个2020年里,IBM共完成了7笔收购,交易成本总共7.23亿美元,以进一步推进IBM的转型战略。

  此外,去年四季度,IBM还出售“全球融资”部门(2020年营收贡献占比为2%)中的某些剩余的OEM(原始设备制造商,俗称“代工”)商业融资能力,预计今年下半年完成。

  从这一角度上来说,尽管IBM在芯片领域的前景不明,但其未来的主战场则重点是在混合云、人工智能领域。

  早在2012年,IBM就提出了面向物联网、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方向转型,但面对亚马逊微软谷歌乃至来自中国的阿里巴巴等的强有力竞争者,IBM的转型一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。

  得益于全球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,对人工智能、云计算等新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,这为像IBM这样转型发力相关领域的企业来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。而IBM这个曾经创造了诸多辉煌的巨头,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,能否走出业绩低迷的境地实现华丽转身、能否在万亿美元规模的市场中抢食到红利,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验证。

原标题:芯片抢跑IBM可解商业困局